自由放电和平顶方波IPL的区别

IPL作为一种多功能美容仪器,在全球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。从其放电脉冲波形上划分,有自由放电型和平顶方波型IPL两种。

所谓自由放电型,就是IPL的电源能库充满电后,根据放电时间的长短,自由泄放,电压随即下降直至放电时间结束。因此,放电波形从示波器上观察,是锯齿状衰减的。

在这种放电形式下,每个脉冲输出的电压是逐渐下降的,因此反映到能量上也是逐步下降的。在输出多个脉冲的时候,首脉冲和接下来的子脉冲能量不同,呈逐渐下降序列。

由于这种简单的自由放电方式,能量的变化是不可控制的,因此,用户在治疗中也无法获得准确输出的能量。对于操作者来说,只能依据经验和反复测试获得最佳的治疗参数。在改变脉冲宽度和脉冲个数的设置后,实际获得的能量也随之改变,无法依据显示的能量密度进行临床操作,此时的能量密度显示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。

反过来在平顶方波的形式下,每个脉冲输出的电压是恒定的,几乎没有衰减,因此反映到能量上也是恒定或者说是相同的。在输出多个脉冲的时候,首脉冲和子脉冲的能量相同,呈平顶恒定序列分布。

由于每一个脉冲的能量都可以准确控制。因此,用户在治疗中可以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能量输出。对于操作者来说,可以依据显示的能量密度进行治疗,即使改变脉宽和脉冲个数,能量的显示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会小很多,在可操作性和精准性上表现更好。

为获得平顶方波的脉冲放电波形,一般需要较大的能库和更高的电源功率,放电电路的设计也不同,因此这类IPL的成本和体积会更大。对于缺乏经验或希望精准控制的操作者来说,或许是更好的选择。

下面是采用示波器捕获的放电序列脉冲波形对比图(左边是自由放电,右边是平顶方波):

电光调Q和被动调Q的区别

为获得纳秒级的窄脉宽输出,一般会采用调Q技术。由此得到兆瓦级的峰值功率,适用于利用高峰值功率爆破靶组织的应用。常用的调Q技术有两种:被动调Q和电光调Q。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

被动调Q采用一种叫做四价铬的可饱和吸收染料晶体,这种可饱和吸收染料是一种非线性吸收物质,把它放在谐振腔内,利用它对光的可饱和吸收特性来改变谐振腔内的吸收损耗,起到Q开关的作用。所谓可饱和吸收特性,就是染料吸收率随光强的变化而变化,初始的吸收率很大,随光强增大,吸收率减少,直至染料饱和。由于这种特性与染料的自身特点决定,无法准确控制,因此,采用被动调Q的开关,可重复的精度比较差,脉宽也较宽,能量抖动相对较大。

电光调Q则是利用KD*P晶体的电光效应,在晶体上加一阶跃式电压,调节腔内光子的反射损耗。通过在晶体上加入特定的高电压,利用晶体对偏振光产生的双折射效应,入射光无法在谐振腔形成振荡,称为关门状态;在谐振腔内的反转粒子数达到最大值时,突然退去晶体上的高压,形成激光输出。采用现代电子电路,高压的控制非常精准可控,因此,采用电光调Q可重复的精度比较高,能量抖动小,脉宽也更窄。

被动调Q具有体积小,成本低,简单易用的特点,在低成本或紧凑型固体激光应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。

电光调Q具有精度高,能量抖动小,脉宽窄的特点,在需要获得准确可控的高质量巨脉冲激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。